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各地“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热门关键词。
这一年,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地方版碳达峰路线图纷纷浮出水面。根据各地披露的“十四五”规划,已有上海、北京、江苏等多个省市提出争取率先、提前实现碳达峰的要求,北京甚至已宣布完成碳达峰目标。 蓝图绘就,更需要脚踏实地去完成。由于各地在经济模式、碳排放总量、结构、行动进展和趋势上均存在差异,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指出,各地区要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并建议“科学合理”、“因地制宜”以及“上下联动”。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每个地方有自己的产业结构与城市化进程,必须根据各地本身实际情况来做出优化的节奏的调整,不能一哄而上或者层层加码,这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尤其是作为能源大省,“面对双碳目标既要兼顾对全省能源结构转型的全局设计,也要关注对能源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纾困。更要长远谋划布局,有计划地开展面向碳中和远景目标的相关路线图、技术图和能源发展基本框架的探索,为未来碳中和阶段奠定基础。”赛迪顾问双碳经济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马巍威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当前我国多数城市碳排放还处于未达峰阶段,条件好的地区先行先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推手。 上海、天津、河南、福建、广东、青海、西藏等多个省份都提出了率先、提前实现碳达峰的要求。其中,河南提出要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天津、福建、广东都提出制定实施力争碳排放提前达峰行动方案。而青海和西藏则都在2035年目标中提出“率先实现碳达峰”。 甚至,北京已宣布实现了碳达峰。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在“2021中国货币经济论坛”上表示,目前北京已经实现了碳达峰,下一步将会逐步实现碳中和。 综合来看,哪些城市更能担当“碳路先锋”?马巍威对记者表示,一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及周边地区,这类地区的特点是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较低,主导产业通常是低排放的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在减排控碳方面具备较高起点,并且碳减排相关的政策、资金、人才、科技、对外合作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二是青海、西藏、新疆及大兴安岭周边等林草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在碳达峰阶段可以继续扩大自身地域广袤、生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人口密度低等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碳汇,强化“负碳”功能,不仅能够较早实现自身碳达峰,更能够通过区域合作帮助我国其他区域碳达峰;三是我国“三北”等清洁能源发达地区,这类地区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承载地,尽管部分地区“双高”产业比重仍然较高,但是随着清洁能源发展的提速,这类地区快速实现碳达峰的潜力也比较大。 “高度城市化跟工业化的区域,即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跟城市化的区域,率先实现碳达峰的可能性更大。主要是因为,一旦大的建设和大的制造业投资减缓,碳峰值比较容易达到,因为这两个是主要的排放源头。”邵宇认为。 对于“双碳”目标,我国鼓励主动作为、率先达峰,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关于地方碳达峰行动,《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科学合理确定有序达峰目标,因地制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上下联动制定地方达峰方案,组织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由于地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在过去发展中形成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环境禀赋、技术水平等诸多现状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未来实现路径上有所差异。”因此,马巍威认为,地方政府在研究制定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时,既要准确领会贯彻国家和上级政府的指导精神,也要认清自身现状,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补足短板、发扬优势,协调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和本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能源大省为例。对于能源大省而言,碳排放总量大的问题难解决,大量的化石能源利用带来高额的碳排放,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面临很大的降碳技术压力和成本压力,对政府管控和企业转型而言都是不小的难题;对传统化石能源的经济依赖性较强,目前传统化石能源仍在部分能源大省的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对化石能源的压缩势必会为当地经济造成压力;省际间的能源合作将面临调整,部分能源大省承担着对周边省份的能源供应和化工基础原材料保障责任,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省际间的能源合作范围和模式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能源大省既要兼顾对全省能源结构转型的全局设计,也要关注对能源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纾困。”具体来看,马巍威认为,要尽快组织开展能源领域碳达峰的相关研究、规划、行动方案、配套政策的编制实施,从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指导并帮助行业、企业进行转型;充分发挥省内节能降碳领域科研资源力量,并加强与国际、国内其他先进科研资源的对接合作,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以先进技术推动早日实现达峰;长远谋划布局,为未来碳中和阶段奠定基础。 展望未来,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顶层设计,推动实现地区双碳目标,马巍威建议,地方层面应尽快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层层组织开展编制省、市、县以及工业园区的碳达峰行动方案,使国家顶层设计层层渗透到地方、行业、企业,解决当前很多地方政企对国家政策理解不到位、具体落实难的问题。此外,在操作层面要尽快填补在碳核算、碳交易等环节的法规、标准、方案上的缺失,使政府对行业企业建立碳排放指标约束、企业摸清家底开展碳资产管理、地区碳排放市场建设等方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