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
很多人认为虚拟电厂只是一套软件,其实这就跑偏了。
(来源:鱼眼看电改 作者:俞庆)
我深表赞同,加上最近学习的一些政策文件,显示出未来市场条件下对虚拟电厂运营商更高的要求,这里总结分析如下:
虚拟电厂未来的产品形态
虚拟电厂未来可参与的市场和交易品种非常多,这里我们只分析较为主流的,也就是大部分分布式资源聚合商,所能参与的二级市场(或者叫围绕新型负荷管理系统的交易形态)。
大致可交易品种如下:
按照响应速度的快慢,大致分为四个品种:
日前调节产品、日内产品、准实时产品、实时产品,
其中日内调节又区分了4 小时、2 小时、30 分钟、10 分钟。
同时还分了向上调节(填谷),向下调节(削峰),因为负荷侧的虚拟电厂和电源侧电厂的调节方向是反过来的。
未来将通过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对这些产品进行分别的定价和出清,原则上必然是响应速度越快,价格越高。
运营商资质和能力的要求
不同于过去的“需求响应补贴”模式,对运营商的能力没有太多的约束,未来辅助服务市场,对每个虚拟电厂运营商的资质和能力要求有较大提升。
1、资质的获得
过去鼓励运营商下场,对资质没有太多硬性约束。
未来更接近对发电机组的认证管理,甚至更复杂。
比如你有多少可调节能力,这些调节能力有多少性能,以及与电力用户之间的绑定关系、与上级交易系统的接口、安全认证等方面,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进行认证。
过去是“先注册,后聚合,再交易,轻考核”,属于宽进宽出
未来将是“先聚合,后认证,再注册,再交易,严考核”,属于严进严出。
先聚合意味着运营商必须先有客户,有合同,有资源,有接入,具备调节能能力,才能发起交易系统的接入申请,通过实证测试具备性能和能力才能拿到接入许可,进而才能申请资质牌照。
所以可能原有的虚拟电厂运营商牌照,会被作废,并要求重新认证资质。
2、资质再认证
同时,未来虚拟电厂不是拿了牌照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虚拟电厂的运营能力是需要周期性认证的。
而且是分产品进行认证,比如对实时性要求高的产品,可能每年或者每几年就要重新进行认证,获得牌照。
3、能力等级和交易评估
就算拿了牌照,电力交易中心和负荷管理中心都会对每个运营商进行能力分级,比如进行能力分级评定,而这个能力分级将直接影响后续的交易出清顺序,当能力较低时可能被直接取消牌照。
这个能力评估的基础,是每次交易的申报数据和实际交易数据的偏差,如果经常偏差较大,那就会被降级。
未来辅助服务市场对虚拟电厂运营商的要求,
只会比售电公司高。
运营商的八大核心竞争力
当然,上面说的资质和能力,只是交易中心,负荷管理中心对虚拟电厂运营商要求的一部分,其他的还涉及到很多方面。
总结下来,未来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的虚拟电厂运营商,需要构建以下八个核心竞争力。
1、客户营销能力
未来要求"先聚合,后认证,再注册,再交易,严考核"的严进严出模式,客户营销能力直接决定了能否有足够的签约客户,聚合足够优质的资源进入认证环节。
优质的客户签约基础是获取牌照的前提条件,也是应对"资质再认证"的基础保障。
2、资源聚合能力
虚拟电厂总调节能力为其聚合用户调节能力的叠加,且日内响应能力的增加可能也会增加运营商的评级。
在"严进严出"模式下,只有具备多层次、多品种的资源聚合能力,才能满足不同响应速度产品的认证要求,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3、资源管理能力
在"严考核"环境下,资源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运营商能否保持良好的交易执行质量。虚拟电厂运营商需要对聚合资源开展常态化运行监测,上送调节能力曲线和分路资源实时负荷曲线等数据。
优秀的资源管理能力可以确保在"能力分级"评估中获得高等级,享受更优的交易出清顺序。
4、资源调度能力
未来不同类型的资源需要单独进行组合和调度,比如日内响应用户需满足"爬坡时长小于提前通知时长"的要求,比如 10 分钟响应的机组,必须满足“从提前通知,到满足考核出力应小于 10 分钟”的要求,且性能考核的门槛未来还会进一步提高。
在"响应速度越快,价格越高"的市场机制下,优秀的资源调度能力可以帮助运营商参与高价值的快速响应市场,同时避免因偏差过大导致的能力降级或取消牌照风险。
这对于虚拟电厂运营商的资源分类、分级、分产品的管理、聚合、计划调度、实时调度(即响应过程中的实时纠偏,备用资源的快速投切)等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甚至比常规发电机组的调度要求更高,因为面对的是大量分散的资源。
5、交易管理能力
在"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下,不同响应速度的产品将有不同的价格水平。
虚拟电厂可参与电力现货、辅助服务、需求响应等市场交易,且不同市场、品种的参与率也将成为能力评价分级的权重因子。
说的更直白一点,如果一个运营商不思进取,经常只参与日前响应的产品,而且结果偏差也经常较大,有可能会被不断降级,甚至被踢出市场。
因为日前的调峰品种,是供给侧竞争非常激烈的产品,如果相对年度月度价格较高,且在同样的日前价格水平下,很多常规机组都愿意更多参与,且响应精度更高、容量更大,留给虚拟电厂机组的空间不大。
你想干,都有的是人干。
优秀的交易管理能力可以帮助运营商在复杂的多品种市场中选择最优参与策略,同时控制交易偏差,维持或提升能力等级。
6、数字化能力
很多人认为虚拟电厂软件没有技术含量,那是因为之前“需求响应”模式对运营和数字化要求不高,甚至没有软件也能做日前申报。
但是真正支撑运营商在上述条件下的复杂运营要求,以我见过的一些虚拟电厂运营平台功能,是无法满足的,大部分功能需要重新开发。
举其中一个很小的需求,要参与 10 分钟响应,分路、分资源的实时测量和控制,时间间隔必须小于 10 分钟,也就是要做 1-5 分钟级别的,几十、数百台套快速响应资源的接入,每个资源几十个测量点位。这对物联系统的其实就构成很大的性能压力,更别说 5 分钟的控制闭环。
数字化能力不完全等于软件,涉及到计量、保护、自动化、通信、测控模型、信息模型、交互模型、安全模型等技术概念设计实现。
同时,还包括围绕虚拟电厂运营数字化能力所需的勘察、设计、施工、调试、数字化运维、信息安防等数字化本身的业务运营管理,否则连个计量表坏了都没人修,是无法支撑后续运营的。
这都不是开发个软件就能用的概念,数字化能力是一个专项的整体能力。
7、销售管理能力
在"严考核"环境下,稳定的客户关系是保持资质和能力等级的基础。虚拟电厂参与各类市场的结算应在"充分协商、公开透明"的原则下进行。
优秀的销售管理能力可以帮助运营商建立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在"资质再认证"过程中保持资源稳定,并在能力评估中获得良好表现。
8、综合协调能力
在多品种、多场景(比如既要考虑工商储的峰谷套利,同时兼顾部分容量部分时段到辅助服务套利)的运营情况下,需要运营商不仅建立客户营销、财务管理、调度管理、交易管理等相关专业部门,同时从一开始就要数字原生,基于数字化能力构建多专业的协同。
比如开发一个 10 分钟的快速响应机组,财务部门要测算长周期的综合成本,并确定这个机组满足性能约束的条件下,边际成本是多少,作为市场报价的基础。
虚拟电厂调度团队需要监测这些资源的变化趋势,甚至设备的状态,并且在响应开始后,动态监测并控制资源出力,实现能力逼近申报参数。
交易部门要根据测算的成本、竞争对手情况,历史报价,调度部门拟合出的机组本次运行参数(很吊诡的一点,对于大量不受控资源,可能每次响应的机组曲线都会有不同),进行精准报价,并且跟踪交易情况,测算收益和分成,把分成和结算清分数据反馈给营销部门,营销部门才能和客户进行结算。
所以上述这些多部门、多场景、多产品的协同,需要构建虚拟电厂业务运营的流程体系,以及相应的数智化协同能力。
当然未来 AI 智能体、AI 算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前提是建立数字化基础能力。
在"严考核"环境下,风险管控能力直接关系到运营商的生存和发展。未来可能连续若干周期被评级为较低级别的运营商将被限期整改,未整改将被强制退出。
完善的风险管控能力可以帮助运营商在复杂的多品种市场中避免因偏差过大导致的能力降级或取消牌照风险,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小结一下
所以,真的市场起来了,交易品种和交易次数也有了,对虚拟电厂的运营能力要求,是一个数量级的提升。
原有的那种只管进,不管出,对结果不负责的交易模式,所对应的一大批虚拟电厂运营商,和虚拟电厂运营平台,需要在真的市场条件下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真英雄。
创新不易,一起共勉!